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透天/別墅/公寓/農舍/大樓/華廈/套房/店面).有雙車位的中古屋大樓,查詢591鶯歌中古屋實價登錄行情房價,鶯歌中古二手屋2房3房推薦,請指定新北591中古屋樂屋網好房站-WWW.周賜龍.TW

第1頁5052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南投房市 草屯交通便 磁吸外地客2025/07/12發佈

南投縣草屯鎮由於交通便捷,藉由國道三號、中投公路等交通要道,約半小時即可抵達台中市區,加上商圈多元且熱鬧、生活機能完善、距離南投各主要風景區都不遠,成為台中房價高漲後的外溢受惠區,一度吸引許多台中人以時間換空間、轉到草屯購屋置產。



惟受到央行919祭出限貸令影響,近九個月來全台房市買氣冷清,草屯同樣面臨買方心存觀望,即使賣方開價與實登一樣、甚至平盤出售,買方仍在等待降價,造成交易量持續萎縮。有巢氏房屋南投草屯中興加盟店東王素琴認為,此時反而是剛需自住客勇敢出價的好時機,有機會以滿意的價格買到理想中的好房子。



王素琴舉例說,「博愛苑」社區大樓在房市榮景時,只要物件釋出往往不到一周就被買走,但目前有巢氏房屋手上有一戶二房物件,開價988萬元,已經比實登還要低的總價,至今一個半月卻乏人問津;還有屋齡5年內、附裝潢的電梯別墅,賣方開價2,000多萬元求售,買方一口氣砍了好幾百萬元,雙方還在拉鋸戰。王素琴說,只要賣方願意讓利、買方勇敢出價,相信就有機會如願買到好房子。



王素琴強調,草屯是很適合生活的小鎮,依據地方發展與商業活動熱度有三大熱門商圈,包括中正路商圈、碧山路商圈、工藝研究中心文化觀光型商圈,房價都還在2~3字頭,中古屋甚至1字頭就能買到。



中正路商圈是草屯市區核心商圈,主要集中於中正路一帶,延伸至太平路、中山街等,商圈特色是傳統老街與現代商業混合,店家密集,銀行、連鎖餐飲、服飾、診所、藥局齊全,且鄰近草屯市場與全聯,生活機能佳,假日人潮多,是草屯最熱鬧街區之一。周邊屋齡5年內新古屋,每坪房價約28萬~33萬元間;20~30年中古屋每坪約13萬~18萬元。



此外,碧山路商圈屬於生活住宅型商圈,範圍是碧山路沿線,商圈特色是聚集大量新興住宅區,是近年發展重點,附近多補習班、親子館、超市、小吃店,適合家庭生活,人口穩定成長,代表地點是家樂福便利購、全聯、草屯農會超市、黃昏市場。目前商圈周邊5年內新古屋,每坪房價在23萬~29萬元間;20~30年中古屋在14.5萬~18.4萬元。



而工藝研究中心文化觀光型商圈,範圍是草屯東側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商圈特色就是觀光人潮帶動手作工藝品、文創商店與咖啡廳興起,適合開設文青風、特色商品、小型工作坊,加上綠意多、生活步調較慢,吸引特定客層進駐,代表地點就是工藝中心園區。目前5年內新古屋,每坪房價24萬~30萬元;20~30年中古屋在13.8萬~18.2萬元。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部大建商降價20% 公司全說了!專家曝4撿便宜時機:這區暴砍3成2025/07/12發佈

近期網路傳出推案龍頭寶佳集團全面降價15~20%,然而,寶佳旗下建設公司出面澄清這是不實謠言,強調降價僅限於部分區域的特定建案。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儘管全台未出現大降價的情況,但並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並列舉過去四種降價模式,回顧這些案例可以發現,趁建商大降價時出手,往往是撿便宜的大好時機。



何世昌在臉書發文指出,眾所周知寶佳不僅是大規模量產型建商,更是「市場派」建商,他解釋,所謂「市場派」,在定價策略上會隨著景氣起伏作彈性調整,有別於「品牌派」建商固守價格。觀察市場派建商過去的價格策略,若出現降價,通常是「循序漸進」式降價,而其降價模式,往往在以下四種環境下進行價格調整。



一、建案銷售停滯,區域供過於求



市場派建商推案量大,若觀察到同一區多個案場銷售皆不理想,會判斷為整體區域供需出現問題,此時會決定整個區域內的建案同步降價。



以2014~2015年青埔推案為例,當時青埔最高成交單價已見到4字頭,平均成交單價約在3字頭,然而建商可能察覺到市況不對勁,於是在青埔重要交通路口的預售案廣告看板,率先打出「一坪26萬元」破盤價,降幅超過15%。何世昌認為,建商大降價時就是撿便宜好時機,錯過了就會搥心肝。



二、餘屋案出清時大幅讓利



市場派建商向來不留餘屋、或者餘屋存量極低,成屋若仍未全數完銷,往往會採取「骨折價」清倉。



例如2016~2017年桃園八德重劃區,當時市況極差又逢大量交屋潮,新建案價格由2字頭下滑至1字頭,建商的成屋餘屋單價狂砍至14萬,降幅達到30%。對買家而言,成屋案出清價那一刻,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絕佳入手良機。



三、個案調整銷售彈性空間



目前建商做法比較類似「個案調整」階段,部份銷售成績較遜色的預售案,以及餘屋量較多的成屋案售價的確有所調降。近期台南大華建設個案退款降價,正屬於此類。



若是在推案量較少區域,又遇到銷售情況不佳,若檢討後歸咎原因是定價過高,建商大多願意調整降價,讓代銷有更大空間。



四、景氣全面反轉時 全面降價



若未來房市景氣出現如同2014下半年至2017年底的全面反轉,建商會毫不猶豫在全台建案祭出大降價,把手上案件套現、迅速回收資金,或是套現後再將資金投入下一案,提高資金周轉率。



然而去年第4季以來至今,全台房市仍未全面反轉,目前七大房市走勢分歧,如桃園、新北等地市況相對穩健,多數建案售價沒有調整。



雖然多數建案價格沒調降,何世昌仍鼓勵購屋民眾不必灰心,因為「房價是談出來而非等出來的」,只要展現買房誠意、願意出價溝通,買方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大的讓價空間。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合資購屋登記家人風險高? 專家曝「防拍四招」保權益2025/07/11發佈


房市示意圖

在台北市購置一間普通公寓動輒兩三千萬的時代,愈來愈多家庭採取「合資」模式購屋。近日一位張先生在社團發問,與母親共同出資買房,母親支付部分頭期款,自己負擔全部貸款,但房產登記在母親名下。近期發現母親有債務問題,擔心辛苦繳貸的房子可能遭法拍。此類案例凸顯台灣「借名登記」衍生的嚴重法律風險,究竟該如何防範房產遭拍賣的危機?



法拍風險的潛在法律漏洞



賣厝阿明指出指出,當房產登記在母親名下,若母親有下列三種情況,房子就可能面臨被拍賣的風險:



第一是母親成為債務人,遭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



第二是母親擔任他人保證人,連帶責任波及自身資產;



第三最常見的是母親欠繳稅款或罰鍰,遭稅捐機關移送執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子女能證明自己才是實際出資人,在法院拍賣程序中也很難阻止執行。



四大防護網築起安全屏障



針對法拍風險,明深地政士事務所主辦代書 嚴意情 提出四道防護措施:



首要之急是「辦理預告登記」,限制母親在未經同意下不得處分房產;



其次是「設定抵押權」,將子女已支付的貸款金額設定為抵押債權;



第三是「簽訂借名登記契約」,最好經公證載明出資比例;



最後是「保留完整金流證明」,包括頭期款轉帳紀錄、每月貸款繳納單據等。



嚴意情特別強調:「很多子女用現金幫父母繳貸,這在訴訟時幾乎無法舉證,一定要透過銀行轉帳。」



稅務規劃與風險控管並重



明深地政士事務所主辦代書 嚴意情分析,若擔心母親財務狀況,可考慮「逐步移轉產權」。



例如利用每年244萬贈與免稅額分年過戶,雖然要繳代書與相關稅費,但相較房產遭拍賣的損失,這些成本反而較低。



在高房價與高齡化社會雙重夾擊下,家庭「合資購屋」已成為新常態,但相關法律風險卻常被忽略。



嚴意情提醒,與其事後耗費巨資打官司,不如事前做好四大防護措施。特別是對於中高齡父母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子女更應提早規劃。畢竟在動輒千萬的房產投資面前,完善的法律保障不僅是保護資產,更是守護家庭和諧的必要之舉。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寒冬未退 住展風向球示警景氣衰退「今年第4顆」2025/07/11發佈

房市低迷情勢持續未見好轉。住展雜誌10日公布最新「住展風向球」,6月燈號續亮代表衰退的黃藍燈,是繼今年1月、2月、5月以來的第4顆衰退燈號,分數為39.9分,顯示北台灣新建案市場仍陷低迷。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二平、三降」,整體買氣明顯不足,成交與來客人數同步下滑,市場寒意未退。


房市低迷情勢持續未見好轉。(示意圖/unsplash)

住展指出,雖然預售屋推案量回升,6月供給面回溫,總銷金額接近800億元,較前月大增近5成,其中以新北市新店區的湯泉建設案(總銷百億元)最為矚目,茂德建設亦於新莊、新店分別推出總銷約85億元與60億元的新案。然而,新增供給並未有效拉抬買氣,成交與來客表現均再度探低。



據統計,6月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僅15.7組,成交組數僅1.1組。北市南港、新北林口與三重雖有個案表現亮眼,惟難撐整體大局。追蹤建案中,單週零成交案及來客數低於10組的案場比例高達4成,部分建案甚至提前結案,銷售人員離職潮出現。



待售建案數亦持續攀升,6月來到1,331案,較上月增加近30案,創今年新高。住展直指,市場去化緩慢,堪比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卻無「房災防災」的應對策略。桃園市賣壓尤為嚴峻,無論是中壢、龜山等熱區,還是大園、觀音等新興重劃區,銷況普遍低迷。



價格方面,市場處於膠著狀態。開價與成交價差距不到1成,建商不再大幅調漲,但也未見實質讓利,形成房價停滯格局。台北市議價率高於其他縣市,即便百萬單價已被接受,但成交多落在每坪100至120萬元區間,文山、內湖、萬華區則維持9字頭穩定買氣。新建案平均開價達近140萬元,形成挑戰。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6月為上半年最後一個作業月,建商已無法再等,加上暑假旅遊、颱風與民俗月等利空接踵而至,「6月已是壓底線的關鍵時刻,只得即刻亮相」。展望下半年,打房政策、貸款限制、國際經濟變數(如美中關稅與新台幣升值)仍構成壓力,第3季更是傳統房市淡季,房市短期內仍難脫弱勢格局。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限貸效應影響房市違約率微升 高槓桿族面臨風險考驗2025/07/11發佈

央行自去(2024)年啟動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為房市帶來顯著變化。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Q4全台住宅貸款違約率達0.07%,雖仍處歷史低檔,但部分區域已有升溫趨勢,顯示限貸效應逐步發酵,市場隱憂升高。



觀察六都表現,台北市違約率自Q1的0.08%升至Q4的0.10%,為七大都會區最高;新北市維持在0.07%、桃園市長期穩定在0.05%;台中市自0.03%升至0.05%,呈現微幅上升;台南與高雄則由0.06%、0.07%升至0.08%,反映部分區域風險逐漸浮現。至於新竹縣市,違約率則在0.03%與0.02%,仍為全台最低。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雖然房貸違約率目前整體仍屬安全區間,但由於房市交屋潮將至、銀行貸款成數緊縮、鑑價趨嚴,再加上貸款利率上升,使得未來違約率可能持續攀升。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台灣房貸違約率雖較國際水準偏低,但隨著部分銀行放款利率突破3%,加上近年大量預售戶即將交屋,以及2022年起所使用的寬限期將陸續到期,對高槓桿買方造成極大壓力,未來恐將出現一波違約與市場調整風暴。



尤其南二都因高科技產業題材吸引投資客進場,這類買盤多採高槓桿操作,若區域景氣下滑,將首當其衝。相較之下,新竹地區因有竹科高收入族群支撐,購屋財務體質穩健,違約率維持低檔。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上半年不完美 下半年房市恐迎之退2025/07/11發佈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6月燈號維持衰退的黃藍燈,分數是39.9分,慘況不見起色,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二平、三降」,預售屋推案量上升,成交組數、來客組數、待售建案數分數下滑,新成屋戶數、議價率持平。



6月的供給面回溫,預售物件推案量比前月增近5成,接近800億元,指標案為新北市新店區的湯泉建設案,達百億元量體規模,另有茂德建設在新北市的新莊區、新店區各推出約85億元、60億元總銷新案,亦屬亮點,還有近10案有數十億元案量。新成屋戶數分數雖與前月同分,但也微增近80戶,整體為200多戶。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由於已為上半年最後一個月份,接著來到家庭出遊的暑假期間,加上颱風季節、民俗月都將登場,利空因素一波波,再等下去就進入年底第4季,除非本規劃為928檔期案,否則6月已是壓底線的關鍵時刻,只得即刻亮相。

 







需求面依然低迷,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再降,來客組數為15.7組,成交組數是1.1組,台北市南港區、新北市林口區和三重區的個案亮點難撐大局,追蹤案中單周出現零交易紀錄案,與低於10組的賞屋量體案都達4成,案場等無人,大為影響銷售人員業績,不乏自主結案,離職謀求他路。



待售建案數量居高不下,6月來到1331案,比前月增近30案,去化龜速的房市疫情等同2021年新冠疫情三級警戒,而房災卻無法防災。其中又以桃園市銷況最為堪憂,增量較多,不論是中壢區、龜山區的熱門地帶,或是大園區、觀音區的新興區域,狀態皆傳慘烈,賣壓不言可喻。



開價與成交價的距離仍未及1成,建商開價已不再創高,實際售價卻也無讓步空間,令房價在一定水位。而台北市的議價率高於其他縣市,即使首都新案行情破百萬元已被市場接受,但還要更高則背離現況,眼下買賣多在100-120萬元,萬華區、文山區、內湖區的9字頭更傳穩定買氣,統計新建案平均開價近140萬元有其挑戰性,演變為稍大的差距空間。

 







陳炳辰指出,上半年房市孱弱,近期紛傳大咖建商有意真正降價換成交,恐怕確有必要性,若屬實則以落入絕境的桃園市將最有感,特別是二線地區,超漲價碼有望回歸理性。不過要是僅為個案而論,當前仍沒有好消息,打房政策、申貸困難的緊箍咒依舊,再面臨美國關稅調漲、台幣不斷升值的不利台灣經濟利空,第3季又為傳統房市淡季,負向展望短期不易逆轉。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住展風向球 再亮衰退燈號2025/07/11發佈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6月燈號維持象徵衰退的黃藍燈,分數是39.9分,房市慘況不見起色,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二平、三降」:預售屋推案量上升,新成屋戶數、議價率持平,成交組數、來客組數、待售建案數分數下滑。



整體而言,北台灣目前待售建案數量逾1,300案,去化龜速的房市疫情,等同2021年新冠疫情三級警戒。



住展發言人陳炳辰表示,6月的供給面回溫,預售物件推案量月增近5成、逼近800億元,指標案為新北新店的湯泉建設案,達百億元量體規模;另有茂德建設在新北新莊、新店各推出約85億、60億元總銷新案;還有近10案有數十億元案量。



新成屋戶數分數雖與5月同分,但也微增近80戶,整體為200多戶。陳炳辰表示,接下來進入家庭出遊的暑假期間,加上颱風季、民俗月登場,利空一波波,再等下去就進入年底第四季,除非本就規劃為928檔期案,否則6月已是壓底線的關鍵時刻,只得即刻亮相。



陳炳辰表示,需求面依然低迷,追蹤指標建案每周平均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再降,來客組數15.7組,成交組數1.1組,北市南港、新北林口和三重的個案亮點難撐大局,追蹤案中單周出現零交易紀錄案,案場「等無人」,大大影響銷售業績。



此外,北台灣待售建案數量居高不下,6月來到1,331案,月增近30案,去化龜速的房市疫情,等同2021年新冠疫情三級警戒,其中又以桃園市銷況最為堪憂,增量較多,賣壓沉重。



開價與成交價的距離雖仍未及1成,但建商開價已不再創高,實際售價卻也無讓步空間,讓房價停滯在一定水位。



陳炳辰指出,上半年房市孱弱,近期紛傳大咖建商有意真正降價換成交,恐怕確有必要性;若屬實,則以落入絕境的桃園市將最有感,二線地區超漲價格有望回歸理性。



不過降價若僅為個案,當前仍沒有好消息,打房政策、申貸困難的緊箍咒依舊,再加上面臨美國關稅調漲、新台幣不斷升值,不利台灣經濟,第三季又為傳統房市淡季,負向展望短期不易逆轉。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南房市回溫露曙光 新屋交屋潮成主力動能2025/07/11發佈

台南市政府地政局公布今(2025)年Q2土地與建物買賣移轉統計資料,顯示在歷經多季修正後,房市交易量出現回溫跡象。本季土地買賣達10,208筆,較上季成長6.71%,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近3成。建物買賣方面,交易棟數為5,645棟,季增幅達34.79%,不過年減幅仍達26.40%。



值得注意的是,建物辦竣第一次登記後的移轉棟數為2,315棟,季增高達68.12%,占建物總移轉比例41.01%,顯示新成屋交屋潮對市場有顯著推升效果。



觀察各行政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最多的前三名依序為東區773棟、安平區746棟與安南區578棟,皆較上季顯著成長。其中,安平區更以263.90%的季增幅領先,展現強勁成長力道,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仍呈現萎縮。另有安平、安南、歸仁、善化與麻豆等區的新屋移轉比例高達6至7成,反映新建案完工交屋成為交易熱點。



台南市地政局長陳淑美提醒,雖然Q2交易表現較Q1亮眼,市場動能主要來自新屋交屋,整體仍顯示出對總體經濟變化的敏感,呼籲民眾應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審慎評估財務狀況與實際需求,地政局也將持續提供即時、透明的市場資訊,協助民眾做出穩健的購屋與投資決策。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韭菜炒房夢碎!高點進場菜鳥投客恐陷『斷頭危機』2025/07/11發佈


房市示意圖

「早知道就不碰房地產!」這是許多在2024年房市高點進場韭菜心聲。



一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買房社群透露,去年在市場樂觀氛圍下,他大膽開槓桿買進兩間預售屋,不僅房貸全上,還加碼信貸,押上全部身家賭房價續漲。沒想到市場急轉直下,如今一間賣不掉、一間租不掉,即使降價至實價登錄9折仍無人問津,每月高額還款壓力已讓他瀕臨斷頭邊緣。



這並非個案,全台類似「高槓桿套牢族」正快速增加,成為這波房市修正中最慘烈的犧牲者。



回顧2024年房市,上半年在新青安貸款、低利率環境推波助瀾下,市場瀰漫樂觀氛圍,不少投資客大舉進場,甚至出現「搶紅單」、「排隊買房」的瘋狂現象。然而,隨著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限貸令接連出爐,加上經濟成長放緩,房市從第三季開始急速冷卻。



根據金融聯徵中心數據,全台「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已突破39萬,平均背負612萬房貸與110萬信貸,創歷史新高。



這些在高點進場的投資客,正面臨三大致命困境:



1. 流動性陷阱



市場買氣急凍,使物件去化速度大幅放緩。以台中為例,2024年預售屋交屋量爆增,但接手買盤不足,導致許多投資客「賣壓撞牆」。即便降價求售,買方仍期待更大幅度的修正,形成「越降越沒人買」的惡性循環。



2. 租金不敵利息



部分投資客轉售為租,卻發現租金報酬率遠低於房貸利率。以雙北為例,目前平均租金報酬率僅約1.5%-2%,但房貸利率已攀升至3%以上,每月現金流呈現負值,淪為「貼錢養房」的窘境。



3. 寬限期到期



更嚴峻的是,2024年申辦的房貸寬限期將在2025-2026年陸續結束,屆時還款金額可能暴增2-3倍。房仲業者透露,已有投資客開始「認賠殺出」,寧願承受10%-20%虧損也要變現,避免後續斷頭風險。



這波房市修正,驗證「槓桿操作」致命風險



對仍在苦撐的投資客而言,與其被動等待市場回暖,不如主動尋求解套方案:可考慮與銀行協商延長還款期限或評估債務整合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次教訓應讓所有投資人記住,房地產並非穩賺不賠,過度槓桿在景氣反轉時,往往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未來進場前,務必預留至少2年的現金流緩衝,才能避免成為下一批「早知道」族群。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限貸效應擴大 李同榮示警:房市下半年恐現「9大慘狀」2025/07/11發佈

央行第7波限貸令執行已滿3季,雖然壓抑部分房市熱度,卻也引發副作用,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對此表示,政策如同「化療式」般打房,甚至溯及既往、傷害不少已購戶與自住族,恐怕會讓下半年房市爆發「9大慘狀」,陷入混亂風暴。



李同榮指出,限貸政策導致大量預售戶在交屋時貸款成數不足,恐出現違約、斷頭、退屋與法律糾紛;尤其政府對於「高價」與「豪宅」的定義過時,導致一般自住與換屋族也無法順利貸款,因此該政策實際上懲罰的並非炒房者,而是一般民眾。



後續可能因此引發9大亂象,包括限貸傷及無辜,例如同樣受第7波限貸約束的預售屋買方;以及自住客與首購族,因為政府對高價與豪宅的定義完全脫離市場現況,導致房價越來越高、高價門檻卻越訂越低,最後貸款困難;其他還有建商轉彎操作合購避限、低總價房產炒作激烈、人頭戶與短售頻繁、金融放貸風險升高、建商資金鏈緊張恐爆爛尾樓、房仲業陷入倒店潮等。



對於上半年全台房市交易量大減近27%,李同榮呼籲政府重新檢討限貸政策,避免擴大對市場與民生的衝擊,尤其應排除已購戶的溯及適用,並調整不合時宜的高價房定義。



同時強調,房市應從供需根本面改革,包括強化交通、擴大社宅、完善租賃市場與調整稅制,避免房市政策淪為政治工具,讓真正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安居樂業。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5052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