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透天/別墅/公寓/農舍/大樓/華廈/套房/店面).有雙車位的中古屋大樓,查詢591鶯歌中古屋實價登錄行情房價,鶯歌中古二手屋2房3房推薦,請指定新北591中古屋樂屋網好房站-WWW.周賜龍.TW

第1頁35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第七波信用管制一週年,七都交易量大幅下滑,新竹、台中量縮逾五成最多2025/09/25發佈
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上路一年,房仲業者根據最新的實價登錄資料,比較政策前後各11個月的交易量,數據顯示,與信用管制前相比,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後,七都交易量大幅下滑,皆有四成以上減幅,並以台中、新竹量縮情況最為明顯。新竹縣市從政策實施前的6,695件大幅縮減至2,919件,減幅高達56.4%,為七都之最。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新竹縣市近年受惠竹科帶動,區域推案活絡,也因此交易量持續走高。然而,由於高收入人口聚集,推升新竹縣市房價走高,在信用管制政策後,高價產品貸款難度加大,對於購屋貸款也形成壓力,在房價高昂、貸款困難的情況下,交易量也出現明顯下跌。



而台中市則由20,369件降至9,479件,跌破萬件門檻,跌幅亦達53.5%。陳金萍表示,台中市近幾年規劃多個重劃區,區域釋出大量推案,也成功帶動買盤升溫。不過,由於信用管制實施,房屋貸款趨嚴、自備款門檻提高,從而衝擊市場買盤,加上部分區域的公共、交通建設不比北部完善,剛需缺乏支撐,也因此量縮壓力較大。



除了新竹與台中,北部三都的交易量減幅也不小,直逼五成。其中又以桃園市跌幅最高,從政策實施前的17,250件減至8,651件,減幅達49.8%;新北市則由26,670件縮減至13,528件,減少49.3%;台北市亦從11,950件下滑至6,127件,減幅為48.7%。



陳金萍表示,雙北地區住宅總價較高,而隨著信用管制政策上路,貸款審核趨嚴、自備款要求提高,購屋者需承擔較大的總價與房貸壓力,同時買方貸款條件也容易受限,因此市場普遍採取觀望態度,致使成交量大幅減少。而桃園市雖地理位置較為外圍,但近年受機場捷運、重劃區及新興建設,吸引了不少首購及來往雙北的通勤族。不過,隨著信用管制實施,交易動能也出現明顯壓抑,因此交易量縮減幅度也十分明顯。



至於南二都,台南市由8,812件降至5,029件,減幅42.9%;高雄市從15,908件降至8,569件,跌幅46.1%。陳金萍指出,南部相較北部購屋門檻較低,因此量縮幅度相對較緩,但信用管制政策仍對市場造成明顯衝擊。



台南、高雄雖受惠於南科、台積電等產業效應,加上地區發展迅速,過去幾年推案量龐大,房價也大幅攀高,但隨著市場急速降溫,部分區域出現供給過剩現象,加上現今貸款條件收緊,讓買方態度趨於保守,導致市場交易萎縮。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投資客退場潮現形 房地合一2.0短期交易占比創新低2025/09/25發佈

房地合一2.0政策持續發酵,最新數據顯示短期炒作明顯退潮。根據財政部資料,自2021年7月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雖然2年內短期交易累計達9.4萬件,但今(2025)年Q1該類交易占比已降至13.8%,創政策實施以來新低,顯示高稅率已成功遏止短期投機。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過去2年內轉手的買賣行為,需面對高達45%的重稅,因此自政策實施初期的26.1%占比,逐季下滑至2023年的19.8%,今年更跌破14%,投資客顯然不再輕易進場短炒。



而與此同時,持有5至10年、課徵20%稅率的交易占比卻節節升高,從2021年Q3的21.8%,上升至今年Q1的42.3%,首次突破4成,已成為市場的交易主力。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陳金萍指出,房地合一2.0將原本一年內課稅期拉長至2年,搭配2023年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加強對預售屋換約與炒作行為的控管,確實對短線操作造成明顯打擊,也促使市場交易心態朝向長期持有轉變。



整體而言,最新統計顯示,房地合一政策搭配相關法令修正,已逐漸發揮壓抑炒作、穩定市場的效果,短期投資客退場跡象明顯,未來市場將以中長期交易為主軸,房市體質也將朝向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貸水龍頭開了能進場買房? 專家揭「4不利因素」:危機還沒過2025/09/25發佈

「房貸水龍頭」打開,交易量也不再探底,有人會問:現在房市已經落底了嗎?可以買了嗎?對此,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表示,政府打炒房措施目前雖有轉向跡象,但「房價偏高」、「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偏高」、「房市賣壓重」與「屋主心態可能急升」等四大不利因素環繞,因此,短期政府打開部分房貸水龍頭,僅可視為「人道走廊」,房市探底危機還沒過,民眾購屋還是要多審慎。



陳傑鳴指出,近期政院拍板新青安不計入銀行法72-2條額度,央行也對換屋族寬限18個月,顯示政府有注意到最近房貸申貸困難、違約案件不斷增加的情形。不過,若因此認為打炒房將持續大幅放寬,房市將快速再起,則有點過於樂觀了。



房價偏高問題仍在 央行不會輕易放鬆管制



陳傑鳴說明,這幾年房市買氣過熱,五年來全台房價飆漲快5成,遠高於民眾所得增加速度,導致目前房價泡沫化疑慮日增,因此,即便目前政府鬆綁部分貸款管制,但僅是為避免貸不到款的違約太多。估計短期內,還是不可能水龍頭全開,否則炒風可能再起,預期目前鬆綁措施對拉抬房市買氣效果相當有限。



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在高檔



陳傑鳴分析,近年銀行在利率低、資金充裕的狀況下,對房市貸款來者不拒,也導致資金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去年台灣全體銀行放款餘額中的不動產貸款佔比一度高達37.6%以上,而後雖有降低,但到今年7月依然還在36.74%,仍遠高於過往普遍在35%以下的合理水位。



因此,估計有維持金融穩定責任的央行,此時不太可能會大幅鬆綁管制,也導致房市要大幅鬆綁,出現落底訊號,最快也要到明年,購屋者其實可以再等等。



房市賣壓重 短期難再起



陳傑鳴提到,目前房市賣壓高漲,9月市場新屋待售庫存量高達175,659戶、二手待售庫存量94,302戶,不是位於歷史最高,就是位於歷史相對高檔區。賣壓沉重下,價格上漲不易。目前房價仍有下跌的壓力,若輕易進場恐還有接刀的可能性。民眾此時若想買房,建商品牌與房屋特色、品質都很重要,而且,不輕易追價,未來才能有保值與增值潛力。



屋主心態可能快速拉高



陳傑鳴強調,去年下半年以來,民眾購屋信心低迷,房市交易量大減,而好不容易讓屋主讓價意願開始攀升後,此時政府卻快速釋出「打開房貸水龍頭」的訊息,此舉恐怕會讓部分屋主心態再度轉多,導致讓價意願大減,恐將讓房市調整期拉長,導致房市落底時間延後。



陳傑鳴表示,依目前多項指標來看,現在央行放寬房市管制措施的空間依然相當有限,房市仍將有一段苦日子,想趁落底進場撿便宜的民眾,除非遇到少數撐不住、大讓價的屋主,否則恐怕再等等會比較安全。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限貸令下交易量減 高雄中古社區成交量仍居冠2025/09/25發佈

限貸令讓民眾購屋卻步,高雄這幾大社區交易仍旺?!台灣房屋集團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已揭露資料,統計高雄近一年五大成交量最高的中古社區大樓排名,冠軍為位於苓雅區屋齡28年的「新光諾貝爾大廈」,近一年成交量約54件奪冠!另外,包含左營區「果貿國宅」、美術館特區的「美術皇居」、建工商圈的「菁英會館雄一」及橋頭新市鎮的「全民萬歲」,均入榜近一年五大最熱門的中古社區。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觀察五大熱門社區,購屋族需求偏好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像新光諾貝爾、果貿等「親民自用型」社區,房價仍維持1字頭,兼具低總價與生活機能優勢,在高雄房價高漲時代,特別受首購族與小資家庭青睞,多以「屋齡換總價」的自住需求為主;其次是「小宅兩用型」,以低總價套房或學區小宅為主,因單身族趨勢推升需求,加上具備學區地段優勢與租屋市場需求,不僅自住輕鬆入手亦兼具投資效益,成為置產族的靈活選擇之一。



再來則是「中階置產型」,李家妮指出,覺得新屋太貴、老屋又太舊,因此選擇保值性較佳的豪宅聚落,或具發展前景的新興重劃區當中,屋齡較新穎、社區規劃佳、條件近似新成屋的輕齡中古宅,相對成為預算較充裕,又想在新屋與老屋間取得平衡的折衷選擇。然而綜觀近一年熱門社區年成交量表現並不算亮眼,以冠軍社區新光諾貝爾,過往就曾有年交易破百件的實力,推估受限貸令及整體市場景氣影響,成交表現也相對保守。



觀察社區成交王,台灣房屋三多捷運加盟店店長吳泓億表示,諾貝爾大樓為戶數約達1,400戶的大型社區,位於新光路與自強三路口,為高雄知名社區之一,地段位處機能成熟的三多商圈,亦為亞灣區的核心區段,周邊生活資源豐富,且新光路為林蔭大道街廓優美,社區對面就是高雄總圖及高雄洲際、承億兩間國際級酒店,生活質感與人文氣息俱佳,加上緊鄰A級商辦與85大樓,社區一樓店面聚集超商、餐廳及各式小吃,更擁有捷運三多商圈站與輕軌經貿園區站雙軌機能,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新青安房貸是「房市解藥」還是「助長泡沫」?專家:房價恐再飆高2025/09/25發佈

行政院日前拍板,將「新青安房貸」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之外,並將換屋期限放寬,由原本的一年延長至18個月。這項政策被視為對低迷房市注入活水,尤其對首購族與預售市場,無疑是一大激勵。《下班去你家》節目也邀請國際超級房仲Zack、南投買好房阿証、陪你買好房周小白,與主持人雪寶一同剖析政策背後的意涵與後續市場走向。


 

首購族迎來「無敵星星」 新青安貸款水龍頭打開



過去因央行信用管制,不少民眾面臨「貸不到款」的困境,新青安房貸也需要排隊等待撥款。如今政策鬆綁,相當於為首購族打開水龍頭,撥貸速度將加快。Zack指出,這對預售屋族群與首購族來說是一線曙光。他觀察,執政黨往往在選舉前推出具體的房市政策,此次新青安鬆綁同樣與民意反饋有關。央行的角色則相對保守,核心任務是維護金融秩序,避免房市泡沫化。於是形成行政院「踩油門」、央行「踩剎車」的矛盾局面。


 

房價低點已過?專家:新青安支撐買氣



在市場面,Zack認為新青安的放寬,將使房價獲得一定支撐。他舉例,台北市目前開價多在1500萬至2000萬元以上,新青安貸款最高額度僅1000萬,購屋族仍需自行籌措額度之外的資金。雖然如此,隨著新青安族群進場,市場買氣可望回升,成交量與價格都將獲得支撐



他直言,下半年房市有望因新青安帶來的資金動能,逐漸走出低迷。不過,房價是否就此擺脫「泡沫化疑慮」,仍取決於政策與市場供需的拉鋸。


 

房市矛盾仍存 「政策紅利」能撐多久?



雖然新青安貸款對首購族是一大利多,但專家也提醒,央行仍關注房市是否過熱,隨時可能再度收緊信貸。對購屋族來說,政策紅利能否長期維持,仍是未知數。



無論如何,這波新青安放寬,確實為冷清多時的房市帶來一股暖流。至於後續是否會引發另一波房價上攻,仍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16年後少10坪 高房價促成小宅化蔓延全台2025/09/25發佈

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台灣住宅市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轉變。根據統計,2009年Q2至今(2025)年Q2,住宅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從41.5坪縮減至31.5坪,16年間大幅減少10坪,反映出房市在房價飆升與人口結構變動的雙重壓力下,正逐步走向「小宅化」趨勢。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這波小宅化現象背後牽涉多重因素。首先便是家庭人口逐漸精簡,使得對大坪數住宅的需求降低;同時,高房價成為民眾購屋的最大障礙,許多購屋者選擇在預算限制下,犧牲居住空間以換取購屋機會。



此外,住宅產品類型的轉變也帶來影響。早期中南部地區盛行透天住宅,但隨著子女成年搬離、生活型態改變,加上土地價格高漲、透天宅價格攀升,越來越多家庭轉向選擇有電梯與管理服務的大樓住宅,帶動坪數的整體下修。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從六都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看出這一變化的明顯程度,其中以高雄市縮減幅度最大,自2009年的51.4坪降至31.9坪,整整少了19.5坪;桃園與台中也分別減少了12.6坪與11.8坪;新北市、台南市、台北市則分別減少11.1坪、9.3坪與8.1坪。整體而言,六都過去16年間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均縮水8至20坪不等。



高房價的現實下,即便小宅化的發展最早在雙北地區出現,但隨著中南部房價攀升,開發商也開始效仿北部經驗,透過壓縮室內空間設計,將總價控制在市場可接受範圍,進一步推動小宅化在全台蔓延。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你的店面被『鬼登記』纏身?5分鐘教戰查出地址所有黑歷史2025/09/25發佈
房市示意圖

在購買店面前,許多消費者會習慣上經濟部商業司網站查詢該地址的登記紀錄。有時候,會發現這個地址曾經登記過多間公司或商號,並且都已「歇業、解散、廢止」。這種情況,往往讓買方心中冒出幾個疑問:這會不會影響交易?房東是不是要多繳稅?未來自己買下會不會有麻煩?



依《公司法》與《商業登記法》規定,公司或商號設立時必須申報營業地址,且可以租賃的店面作為營業地點。



當營業主體歇業、解散或廢止登記後,主管機關會更新狀態,但該歷史紀錄仍會依規定保留於經濟部商業司的公開系統,作為營業登記資訊的一部分。這些資料僅代表「過去曾有人在此營業」,並不會自動使不相關第三人(例如單純的房東或後續買方)承擔債務或稅務責任。



只有在房東本身同時擔任該公司的負責人、董事、股東,或以自身名義提供擔保時,才可能涉及法律或財務義務。



在交易層面上,法律上不會因為這些登記紀錄而限制買賣,也不會因此影響產權移轉。但在市場心理層面,有些買家看到多筆歇業紀錄,可能會聯想到該地段的經營環境不佳,進而影響購買意願或出價。



銀行在核貸時主要依據不動產價值、借款人信用與還款能力評估,並不會單純因為地址曾登記過已歇業公司而拒絕放款。只有在該不動產涉及法院查封、拍賣或其他權利限制時,才會對貸款與交易產生實質影響。



稅務方面,依《房地合一稅條例》及《土地稅法》規定



賣方出售店面需繳納的主要稅目為房地合一所得稅(依持有期間與交易所得計算)及土地增值稅,買方則須繳納契稅。這些稅負的計算依照成交價、取得成本及持有期間等條件,與過去租客的商業登記紀錄完全無關,因此不會因為有多筆歇業紀錄而增加稅額。



至於能否刪除這些紀錄,根據《商業登記法》第26條及《公司法》相關規定,營業登記資料屬於公開資訊,主管機關必須保留歷史紀錄以供查詢,並無提供「刪除歷史紀錄」的機制。若未來房東或買方不希望地址繼續被登記,可在租賃契約中明定禁止承租人以該地址作為營業登記地點,或要求承租人另行使用虛擬辦公室地址,以從源頭減少紀錄累積。



整體而言,多筆歇業登記紀錄並不會為房東或後續買方帶來法律與稅務上的額外負擔,影響主要來自市場觀感與談價空間。



消費者在評估購買時,應將地段、人流、租金回報率與未來發展潛力作為主要考量,而不是僅以這些登記紀錄作為決定因素。只要物件本身條件合適,過去的登記紀錄通常不應成為交易障礙。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小宅當道!房價與家戶組成改變,全台住宅買賣移轉坪數16年來少10坪2025/09/25發佈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顯示,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二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房價大漲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則是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降至2025年第二季的31.5坪,16年間減少10坪,顯示隨房價與人口結構組成改變,台灣住宅市場正逐步走向小宅化。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小宅化興起有許多背景原因,包括住宅成員的結構改變,單戶人口數量越來越為精簡,又碰到房價大幅上漲,購屋民眾用居住空間換取預算空間,另外,住宅產品的改變也成為中南部地區越買越小的原因,早年中南部地區透天產品盛行,但後來小孩成年離家後,會選擇有管理、電梯與規畫較為新穎的大樓產品,加上土地價格高額透天價格也持續高漲,都導致小宅化的興起。



進一步觀察六都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變化,高雄市縮減幅度最大,從2009年第二季的51.4坪降至31.9坪,整整少了19.5坪;桃園與台中分別減少12.6坪、11.8坪,同樣呈現明顯減少的趨勢。至於台北市縮小8.1坪,台南市則減少9.3坪;新北市也減少了11.1坪。六都16年來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就少8~20坪。



曾敬德表示,房價還是最主要的現實問題,即使人口結構精簡,大家還是會想住大一點、舒服一點,小宅化趨勢在雙北先上演,後來雙北以外房價走揚後,開發商複製北部經驗,推案時也壓縮室內空間尺度,將總價控制在消費者能夠負擔的範圍。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一人宅爆量創新高!全台逾3成宅「獨居化」 六都占7成最集中2025/09/25發佈
根據內政部數據,全台今年首季一人宅宅數達248萬8455宅,占設有戶籍宅數逾3成以上。廖瑞祥攝

全台「一人宅」數量正逐漸攀升,房仲業者觀察內政部數據,全台2025年首季「一人宅」宅數達248萬8455宅,占設有戶籍宅數達31.4%。專家分析,隨著小宅化、少子化等現象加劇,全台呈現一人宅成長趨勢,加諸囤房稅持有成本高漲,為達節稅功效,自用設籍需求大增,其中尤以都會區最明顯。



據內政部統計,全台「一人宅」數量飆升至248.8萬宅,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且也是首次單季占比突破3成大關,另與2016年第一季相比大增86萬宅,增幅達52.8%;值得注意的是,一人宅最多縣市前六名皆為六都,數量即達181.7萬宅,占全台比例達73%,顯示一人宅有高比例集中於都會區現象。




全台「一人宅」數量逐漸攀升,觀察內政部數據,全台今年首季一人宅宅數達248萬8455宅,占設有戶籍宅數逾3成1。住商機構提辜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都會區憑藉有重大建設議題,或有其他產業園區加持,磁吸就業或年輕人口移入,且蛋黃區土地成本高昂,推案皆以小坪數為主,在供需兩端皆大情況下,都會區一人宅數激增;此外,在房屋持有成本拉高,加上囤房稅等議題,令分戶需求大增,進而推升六都一人宅數量。



另據統計,新北市一人宅達50.8萬宅,10年增加約15.6萬戶,兩項數據皆為全台各縣市冠軍。住商不動產新北市區執行副理王健維分析,主因是新北價位相對北市親民,其中蛋白區仍是單身族群買得起,磁吸「脫北者」移入情況之下,讓一人宅數量大增;二是近年來市場供給以小宅為主流,而新北市不管三重、新莊或是淡水,皆有豐富的重劃區題材,磁吸建商進駐推出小宅新案,令區域一人宅數量有不小的增長。



賴志昶提醒,一人宅數量持續攀升,顯示小宅化已成市場趨勢,惟購屋族仍應衡量居住品質,避免因坪數過小或格局受限,而影響居住空間的使用彈性;同時,囤房稅與持有稅制變動,也將牽動市場成本,建議民眾在規劃購屋時,不僅要考量價格,更要留意政策變化,才能在市場轉變中做出穩健決策。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中古屋交屋驚見「屋主從未露面」!專家揭授權交易3大陷阱:沒做這步恐求償無門2025/09/25發佈
房市示意圖

購買中古屋本是喜事一樁,但當賣方透過代理人處理交易時,許多買家常感到不安。近日有網友表示,透過仲介購買中古屋即將交屋,但簽約過程都是屋主委託親人處理,仲介僅簡單表示「屋主忙於工作」,讓他在交屋前倍感憂心,不知道未來若遇到房屋瑕疵該找誰負責。



授權交易常見三大風險 買家不可不知



明深地政士事務所 主辦代書 嚴意情 指出,授權交易確實存在特定風險,主要包括:



1. 授權真實性問題:代理人可能超越授權範圍,或者授權文件不具法律效力



2. 資訊傳達落差:代理人對房屋狀況了解可能不如屋主本人



3. 責任歸屬模糊:發生糾紛時,屋主可能主張代理人越權代理



嚴意情 提醒,遇到授權交易情況,買方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求查閱授權書正本,並確認授權範圍是否包含簽約、收訂、點交等所有交易環節。



交屋前必做四項檢查 保障自身權益



賣厝阿明建議,在交屋前這個關鍵階段,買方應該做到:



1. 徹底重新驗屋:特別檢查水電管路、牆壁有無滲漏水痕跡、設備功能是否正常



2. 確認稅費分算:地價稅、房屋稅等按交屋日比例分算,水電瓦斯費應結清



3. 點交附屬設備:確認契約載明的設備、家具都在且功能正常



4. 保留尾款:建議保留5-10萬元尾款,待全部點交完成後再支付



瑕疵擔保責任 屋主難辭其咎



賣厝阿明強調,即使透過代理人交易,屋主仍然必須負起瑕疵擔保責任。根據民法第354條規定,賣方對房屋負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這不會因為透過代理人交易而免除。



「若交屋後發現重大瑕疵,如嚴重漏水、海砂屋、輻射屋等,買方可以直接向屋主求償,仲介也應負起連帶責任。」賣厝阿明建議,發現問題時應立即透過存證信函通知屋主與仲介,並設定合理改善期限。



仲介責任不可推卸 應盡最大協助義務



合法仲介業者在授權交易中應負起把關責任:「仲介不僅要確認授權真實性,還應該主動協助雙方完成交易,並在交屋時陪同點交,確保買方權益。」若仲介未盡到應盡責任,買方可向各地縣市政府消保官申訴,或向不動產仲介公會申請調處。



謹慎為上 保障交易安全



嚴意情最後提醒,授權交易雖然常見,但買方仍應謹慎以對。最好能在交屋前與屋主直接取得聯繫,確認交易細節,並在交屋時詳細檢查房屋狀況。同時保留所有溝通記錄與單據,以備不時之需。優良的仲介業者會主動透明化所有交易過程,減少買方的不安。選擇信譽良好的房仲業者,才是保障交易安全的最佳策略。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35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