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透天/別墅/公寓/農舍/大樓/華廈/套房/店面).有雙車位的中古屋大樓,查詢591鶯歌中古屋實價登錄行情房價,鶯歌中古二手屋2房3房推薦,請指定新北591中古屋樂屋網好房站-WWW.周賜龍.TW

第1頁8183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關稅暫歇物件出籠 南科換屋族進場尋寶2025/05/15發佈

自川普宣布關稅政策以來引起全球經濟震盪,市場瀰漫不確定性,消費者抱持觀望態度,使得房市繼第七波信用管制之後持續維持冷靜。信義房屋在地專家張榮表示,大台南地區房市近年主力多為相關就業族群,隨園區運行如常,整體房市亦沒受到太多影響;但一線觀察發現,近期房市降溫吸引不少換屋族趁機進場尋寶。



信義房屋台南民生店協理張榮表示,房地產屬於自用兼資產配置產品,波動幅度較小,不容易受到政策影響在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震盪,目前大台南地區房市降溫主因還是去年第七波信用管制所致,而關稅政策帶來的股市震盪,小幅度造成買方購屋預備金的緊縮因而展延交屋,但並未出現解約或拋售等現象,顯示此議題在房市影響不大。



張榮提到,大環境不穩定雖然導致許多人處觀望態度,但近期在一線觀察發現,投資型客戶已經退場,大都為自住族群,除了首購族,以三房以上、中上坪數為主要需求的換屋族群亦陸續進場尋寶。張榮提到,這類小換大的換屋族多是在台南定居已有一段時間,隨著家庭成員增加開始有換屋的想法,因有可自住物件,縱使坪數較小仍可將就,所以並不急著購屋,在空間需求與日俱增、加上物件議價空間開始增加情況下,態度轉趨積極找房。



張榮說明,中上坪數以上的產品是指不含車位總坪數在35-60坪左右、室內約25-40坪,並且總價落在1800萬-2800萬上下的電梯大樓物件,大部分屋齡落在5-10年內居多。數量之所以增加是因為目前屋主大多已持有至少5年以上,就現在房價來看已有一段利差空間,加上市場不確定性,便開始考慮出場,物件釋出便吸引不少等著換屋的民眾進場。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全國租金3年漲7% 所得稅改制推高申報抵扣意願2025/05/10發佈

買房難如登天,許多小資族寧願租屋也不打算買房,不過租金其實也是連年上漲。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近3年房價、租金都呈雙漲趨勢,住宅價格指數由2022年Q1的121.01,來到2024年Q4的150.98,3年漲了24.8%;而租金指數在2022年初為100.59,2024年底達107.66,增幅為7%。雖然租金漲幅低於較住宅價格,但連續45個月上漲讓今(2025)年3月租金指數已達108.2,顯示租金負擔持續加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台灣房市在近3年來交易熱絡,加上土地增值等因素都讓房價明顯上漲。而房租相較房價雖然偏低,但近年反映通貨膨脹,以及政府透過租金補貼和鼓勵租客報稅等策略,讓房東的租金收入須報稅,轉而透過漲租來彌補稅務成本,都讓租金節節攀升。



此外,近年租屋品質逐漸提升,包租代管業興起、裝潢修繕和代管成本,也都刺激了租金漲幅。儘管如此,與房價相比,租金的上漲幅度仍顯得較為溫和,讓許多租屋族感覺「買不如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由於今年5月的所得稅申報,不僅將房租支出的免稅扣除額,從原先12萬元調整至18萬元,更將「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房客因此不必再面臨申報租金抵扣時,列舉項目需要取捨排擠的情況,推估租金申報抵扣的情況將比往年踴躍,意味租屋市場透明化之後,整體租金將持續走高。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2025年第一季建照爆量 強碰疫情後最大交屋潮2025/05/10發佈

雖然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衝擊房市買氣,惟象徵建商對房市看法的建照、使照核發數量,卻未明顯受挫。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數據,第一季全台住宅類建照量達3萬5,221宅,住宅類使照量達3萬1,616宅,其中前者年漲幅高達44.7%,後者則創下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新高。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自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以工期3~5年計算,集中於近期交屋,致使第一季使照量暴增。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5年第一季扣除農舍的住宅類全台核發建照數量達3.5萬宅,相較去年同期大漲44.7%;其中,台北市2,632宅,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5.4%;新北市達6,435宅,與2024年相比大漲一倍,漲幅高達105.9%。



桃園市今年首季建照核發數量則達7,005宅,同樣大漲逾一倍,漲幅達117.2%,也創下自2017年以來新高;台中市建照則核發5,792宅,年增48.6%;台南市僅核發1,635宅,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減2%;而高雄市建照數量則回升至4,620宅,年增52.5%。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第一季建照核發數量與去年相比大量成長,主因是年初雖說房市前景較顯詭譎,惟整體經濟層面仍屬穩健,尚未面臨美國關稅戰所帶來衝擊,且在過年後買氣有逐漸打底回溫趨勢,加上建商仍有推案壓力,因此自2024年所延後的推案,集中於今年初大爆發。



另針對新北、桃園市建照數量大幅成長,他表示,兩大都會區近年來受惠於軌道經濟議題,區域機能日漸補足,加上本身親民房價,吸引脫北者持續移入,令兩地新案如雨後春筍產生,進而推升建照數量。



另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數量達3萬1,616宅,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9%,顯示住宅完工量持穩;區域方面,台北市第一季住宅類使照核發數量達2,078宅,年漲幅達14.8%;而新北市則在六都中表現最為亮眼,核發量達6,833宅,年增高達67.1%。



桃園市也有13.5%的成長,第一季使照量來到6,144宅;台中市則小幅成長7.8%,使照核發數量為5,222宅;相較之下,南部表現較為疲弱,高雄市年減25.5%,使照僅核發3,257宅,台南市亦下滑7.6%,為2,200宅。



賴志昶認為,使用執照數量的變化反映出3~5年以前的建商推案策略,其中此次使照核發數量大多集中於中部以北地區,與疫情後建商集中於新北、桃園以及台中等處重劃區推案趨勢相符,而南二都是在近1~2年才因半導體產業進駐議題,才有大舉建案出現,因此整體使照數量目前尚未有明顯漲勢。



徐佳馨提醒,近期國內外政經局勢多變,房市前景難以預料,自去年9月央行打房,沖淡過去新青安帶起的低總價案場買氣,加上銀行申貸限縮問題仍在,且房貸款利率仍屬較高檔次,雙雙打擊市場交易,同時近期美國關稅戰引動全球經濟變數,還有近年最大交屋潮持續推波助瀾,推案剩餘餘屋有待去化,種種原因之下,預估今年預售市場景氣恐怕需加把勁。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天龍國最低總價竟不到千萬 最親民兩路段在「這行政區」2025/05/10發佈
台北市近一年總價最低的十大「親民」路段,北投區溫泉路及中和街分別以987萬元和1296萬元的平均總價位居一二。資料照

台北市寸土寸金,即使高房價壓力,仍有幾處房價相對親民的路段。房仲業者統計台北市近一年總價最低的十大「親民」路段,許多路段房價不僅親民,生活機能也相當齊全,其中北投區的溫泉路及中和街,分別以987萬元和1296萬元的平均總價位居一二。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兩條路段皆位於新北投站周遭,溫泉路位於山腰處,路段相對偏僻,且腹地有限,多為老舊社區,是房價實惠的原因,而近一年北投區溫泉路住宅平均總價僅987萬元,是全台北市平均總價最低的路段。



至於中和街則位於新北投站西北邊,因為開發較早,區域內老舊社區較多,使得房價親民,近一年中和街平均總價為1296萬元,為全市第二低,儘管中和街平均總價位居全台北市第二低,但生活機能相當健全,路上餐飲店、量販店、公園綠地不一而足,著名的私立薇閣中學亦在附近,隨著危老都更持續推進,中和街也開始有新的預售推案,未來房價有望往上攀升。



提到中山區,往往聯想到高價住宅與繁華商圈,但本次統計中,中山區共有四條路段上榜,是上榜最多的行政區。其中位於民權東路和民生東路之間的錦州街,以平均總價1333萬元的房價位居第三,陳金萍表示,錦州街巷弄間的住宅以老公寓為主,因而維持較為親民的總價。不過錦州街擁有完整的生活機能,更鄰近捷運行天宮站,交通機能優異,成為眾多購屋族群的熱門地點。



而榜上第四名的林森北路則以近一年交易量150件成為此次統計最熱門的路段。陳金萍說,林森北路因區段範圍廣、物件類型多元,加上地段生活圈較為特殊,仍存在價格相對親民的物件,整條路段靠近多個捷運站,生活機能完善,周邊擁有知名飯店、超市與餐廳等,商業氛圍活絡,而近一年平均總價達1403萬元,相較台北同區段的精華地帶親民許多,對於預算有限的首購族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而同樣坐落中山區的新生北路三段、雙城街均與林森北路相鄰,與林森北路共享生活圈,不過,新生北路三段、雙城街靠近北端,路段周邊的生活氛圍較為單純,因此價格相對較稍高。



最後,陳金萍提醒,路段房價通常會被生活機能、交通便利性所影響,消費者可以評估自己可負擔的價格區間,以地段、交通為輔,考量自身的需求及喜好,選擇理想中的住宅。


房仲業者統計台北市近一年住宅總價最低的十大「親民」路段,其中北投區的溫泉路以987萬元的平均總價位居第一。永慶房屋提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匯率急升 吉家網李同榮:房市一好一壞2025/05/10發佈

新台幣匯率強升,房市趨勢專家、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表示,匯率急升對現階段房市「一好、一壞」,短期熱錢推升房市預期樂觀心理,換來興奮像安非他命般,只是短暫一時;隨之而來對經濟基面的衝擊加劇、GDP衰退,必然更不利房市的未來走勢。



李同榮認為,新台幣強升,預期心理持續增溫,短暫停泊套匯資金增多,資金流動增添活水,對股市房市短線容易產生預期樂觀心理,房市正處由多轉空的下修階段,新台幣急升無形中推升資產價值,但若基本面不佳,匯率強升換來的興奮只是短暫一時。而關稅戰加上新台幣升值,出口產業慘遭雙殺,衝擊經濟,對下修中房市走向非常不利。



他觀察過去40年來三次匯率大幅升值階段,對於房市、股市與經濟增長率,第一次匯率大幅升值在1985年~1990年,同期間股市大漲,但在1990年崩跌,台北房價漲了4倍,但1989年急跌,房市因超漲休耕盤整十年,資訊代工業取代房地產火車頭工業地位,此其間台灣GDP增長也由過去二位數縮減為8%左右;第二次新台幣升值在2002年~2011年間,台北房價由每坪23萬元漲至55萬元,這十年間平均經濟成長率約4.7%,又比前十年減少約2個百分點;第三次匯率大幅升值在2016年~2022年,在這七年間房價先跌二年半、再漲三年半,經濟成長率平均約3.3%,較前七年減少約1%。



李同榮表示,三次匯率大幅升值期間,房市多處上升趨勢,匯率升值增加資金流動與資產價值,對上升中房價具有推升效應,不過對出口衝擊很大,三次升值循環末期,經濟成長都減緩。若房市處於多頭,匯率強升具有推升效果,若處下修趨勢,匯率強升對房市前景會造成不利影響。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建照Q1爆量,強碰近年最大交屋潮,新北、桃園市建照數量大幅成長2025/05/10發佈
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數據顯示,第一季全台住宅類建照量達3.52萬宅,住宅類使照量達3.16萬宅,其中前者年漲幅高達44.7%,後者則創下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新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自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以工期3至5年計算,集中於近期交屋,致使第一季使照量暴增。根據內政部資料,2025年第一季扣除農舍的住宅類全台核發建照數量達3.5萬宅,相較去年同期大漲44.7%;其中,台北市2,632宅,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5.4%;新北市達6,435宅,與2024年相比大漲一倍,漲幅高達105.9%;桃園市今年首季建照核發數量則達7,005宅,同樣大漲逾一倍,漲幅達117.2%,也創下自2017年以來新高;台中市建照則核發5,792宅,年增48.6%;台南市僅核發1,635宅,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減2%;而高雄市建照數量則回升至4,620宅,年增52.5%。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第一季建照核發數量與去年相比大量成長,主因是年初雖說房市前景較顯詭譎,惟整體經濟層面仍屬穩健,尚未面臨美國關稅戰所帶來衝擊,且在過年後買氣有逐漸打底回溫趨勢,加上建商仍有推案壓力,因此自2024年所延後的推案,集中於今年初大爆發。另針對新北、桃園市建照數量大幅成長,他補充,兩大都會區近年來受惠於軌道經濟議題,區域機能日漸補足,加上本身親民房價,吸引脫北者持續移入,令兩地新案如雨後春筍產生,進而推升建照數量。



另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數量達3.16萬宅,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9%,顯示住宅完工量持穩;區域方面,台北市第一季住宅類使照核發數量達2,078宅,年漲幅達14.8%;而新北市則在六都中表現最為亮眼,核發量達6,833宅,年增高達67.1%;桃園市也有13.5%的成長,第一季使照量來到6,144宅;台中市則小幅成長7.8%,使照核發數量為5,222宅;相較之下,南部表現較為疲弱,高雄市年減25.5%,使照僅核發3,257宅,台南市亦下滑7.6%,為2,200宅。



賴志昶認為,使用執照數量的變化反映出3至5年以前的建商推案策略,其中此次使照核發數量大多集中於中部以北地區,與疫情後建商集中於新北、桃園以及台中等處重劃區推案趨勢相符,而南二都是在近1至2年才因半導體產業進駐議題,才有大舉建案出現,因此整體使照數量目前尚未有明顯漲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避打房風頭 建照量集中今年首季爆發2025/05/10發佈

年初適逢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衝擊,房市前景不明朗,惟象徵建商對房市看法的建照、使照核發數量,卻未明顯受挫。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數據,第一季全台住宅類建照量達3萬5,221宅,住宅類使照量達3萬1,616宅,其中前者年漲幅高達44.7%,後者則創下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新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自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以工期3~5年計算,集中於近期交屋,致使第一季使照量暴增。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5年第一季扣除農舍的住宅類全台核發建照數量達3.5萬宅,相較去年同期大漲44.7%;其中,台北市2,632宅,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5.4%;新北市達6,435宅,與2024年相比大漲一倍,漲幅高達105.9%;桃園市今年首季建照核發數量則達7,005宅,同樣大漲逾一倍,漲幅達117.2%,也創下自2017年以來新高;台中市建照則核發5,792宅,年增48.6%;台南市僅核發1,635宅,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減2%;而高雄市建照數量則回升至4,620宅,年增52.5%。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第一季建照核發數量與去年相比大量成長,主因是年初雖說房市前景較顯詭譎,惟整體經濟層面仍屬穩健,尚未面臨美國關稅戰所帶來衝擊,且在過年後買氣有逐漸打底回溫趨勢,加上建商仍有推案壓力,因此自2024年所延後的推案,集中於今年初大爆發。另針對新北、桃園市建照數量大幅成長,他補充,兩大都會區近年來受惠於軌道經濟議題,區域機能日漸補足,加上本身親民房價,吸引脫北者持續移入,令兩地新案如雨後春筍產生,進而推升建照數量。



另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數量達3萬1,616宅,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9%,顯示住宅完工量持穩;區域方面,台北市第一季住宅類使照核發數量達2,078宅,年漲幅達14.8%;而新北市則在六都中表現最為亮眼,核發量達6,833宅,年增高達67.1%;桃園市也有13.5%的成長,第一季使照量來到6,144宅;台中市則小幅成長7.8%,使照核發數量為5,222宅;相較之下,南部表現較為疲弱,高雄市年減25.5%,使照僅核發3,257宅,台南市亦下滑7.6%,為2,200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今年首季建照量爆發 二都年增更翻倍2025/05/10發佈

受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今(2025)年初房市前景並不明朗,不過反映建商信心的建照與使照核發數量,卻未出現明顯下滑。根據內政部數據,Q1全台住宅類中,建照量達3萬5,221宅、年漲幅高達44.7%;使照量達3萬1,616宅,創下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新高。專家說明,建商自2020年以來大舉推案,經歷3至5年的工期,集中於近期交屋,致使Q1使照量暴增。



在扣除農舍的約3.5萬宅建照量中,六都各自情形不一,如台北市以2,632宅呈年減15.4%;新北市6,435宅、桃園市7,005宅,相比去年同期都同樣大漲逾一倍,尤其桃園市漲幅高達117.2%,更創下自2017年以來新高;台中市建照則核發5,792宅,年增48.6%;台南市僅1,635宅,年減%;而高雄市回升至4,620宅,年增52.5%。



價格優勢推動建照量大增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Q1建照核發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主要原因在於整體經濟基本面仍維持穩健,尚未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加上春節過後買氣逐步回溫,建商也仍有推案壓力,使得原本延至去年底的推案潮,集中於今年初釋出,帶動建照量激增。



其中以新北、桃園市的建照數量呈大幅成長,背後是因為兩大都會區近年來挾軌道經濟議題,逐漸補足區域機能;同時房價尚屬親民,因此吸引許多脫北者買盤。



全台住宅完工穩定



使照方面,Q1核發數量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9%,顯示住宅完工量持穩。觀察六都各自數據,台北市以2,078宅達年漲幅14.8%;新北市6,833宅,年增高達67.1%,是六都之冠;桃園市以成長13.5%達6,144宅;台中市則小幅成長7.8%,使照核發數量為5,222宅;相較之下,南部表現較為疲弱,高雄市年減25.5%僅3,257宅,台南市亦下滑7.6%達2,200宅。



賴志昶指出,使照核發數量的變化其實反映了建商在3至5年前的推案佈局。此次使照主要集中在中部以北地區,與疫情後建商積極布局新北、桃園及台中等重劃區的趨勢一致。相較之下,南二都則是在近1至2年,因半導體產業進駐議題帶動建案增加,因此目前整體使照數量仍未呈現明顯成長。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近期國內外政經局勢多變,美國關稅戰引動全球經濟變數;加上國內銀行申貸限縮、房貸款利率仍較高,雙雙打擊市場交易;若再考量未來還有近年最大交屋潮持續推波助瀾、推案剩餘餘屋有待去化,預估今年預售市場景氣恐怕需加把勁。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史上最狠打房「金龍風暴」鬆口氣 楊金龍:銀行信用總量管制將不限一般購屋民眾2025/05/10發佈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列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朝野立委關切匯率議題,楊金龍表示,美國主要重點還是在關稅,台灣沒有受到美國施壓,要求新台幣升值。 中央社

(菱傳媒/綜合報導)中央銀行總裁今(8日)在財委會答覆立委郭國文質詢時指出,央行總量管制政策若傷害民眾購屋或換屋權益,央行會檢討調整,包括排除民眾購屋房貸,改成只限法人。這是自去年九月央行祭出打房政策之後,首度承諾放鬆限制。受到去年央行打房影響,全台房地產成交數量明顯減少,但價格下跌的幅度則還沒有太明顯。



楊金龍今天承諾檢討放款集中度相關的總量管制,在於土建融和房貸占全體放款金額的比重,這是除了銀行法第72條之2的30%上限(不動產放款占一家銀行的總存款和金融債券的比重)之外,央行在去年第4季新加入的總量管制要求。



郭國文在質詢中說,現在聽到很多民怨,尤其是接下來碰到史上最大的交屋潮,交屋量達31000戶,但在央行的總量管制,總額度維持不變之下,銀行只能用舊貸清償的額度來承作新的房貸,使很多民眾無法向銀行貸到款,尤其是換屋族。



郭國文說,就算央行對房貸戶採取簽署切結書的鬆綁方式,但銀行因為怕麻煩仍不願意貸款給這些換屋族,等於想貸款自住、換屋的許多無辜民眾受害,已產生很多民怨,因此要求央行應檢討總量管制措施,包括對法人(指建商)和一般民眾之間的貸款區隔,對法人做總量管制,對一般民眾的房貸則可免除在總量管制的範圍,要求央行評估在下次理監事會議意即6月時調整。



對此,楊金龍則回應,央行對於房市問題都是滾動式調整,對於立委所提出的這些民眾被誤傷等民怨,央行將評估是否對現行的總量管制調整管制方式。



楊金龍在去年 9 月 19 日宣布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其嚴厲程度被視為台灣房市史上之最,也被房地產業者形容是「金龍風暴」,主要項目包括將第二戶限貸令擴及全台: 過去僅針對對六都與新竹縣市實施第二戶限貸令,現在擴及全台,代表無論在哪裡購置第二戶住宅,都將面臨更嚴格的貸款限制。調降貸款成數上限至 5 成: 這意味著購屋民眾需要準備更多自備款,才能購買心儀的房屋。升息 1 碼: 央行升息將提高貸款利率,增加購屋者的還款負擔。



這些措施旨在抑制房市投機炒作行為,避免房市泡沫化,但也讓房市急速降溫,今年6都首季房屋成交量4.8萬棟,較去年同期銳減近1.5萬棟,年減23.6%,亦寫下近8年的Q1同期最低量。價格方面,預售屋下跌5%左右,但台南高雄這兩地因近期漲幅較大,價格調整也較多。



此次央行調整信用總量管制,雖然沒有取消購房民眾限貸令,但是已經可以為緊張的銀行房貸市場鬆一口氣。



另外,對於本月2日及5日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楊金龍在5日收盤後記者會中表示裡面熱錢裡面有禿鷹,楊金龍今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昨日已啟動專案檢查了,已在進行,他也強調,對於流入的熱錢,央行是觀察有「疑似禿鷹」的跡象,並非說這些外資全都是禿鷹。



楊金龍說,央行會記取這次的教訓,這次經驗讓央行了解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後央行碰到這類情況,都會在第一時間對外澄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人口老化促今年首季繼承移轉登記寫下次高紀錄2025/05/10發佈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今(2025)年Q1繼承移轉登記達1.79萬棟,創2016年公布以來同期次高的紀錄,反映當前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遇到繼承財產的問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同期最高的紀錄是2023年Q1的1.87萬棟,不過背後原因推測是2022年Q4至2023年初,適逢疫後海外僑民返台,其中有不少人趁勢完成繼承登記,才衝高當時數據。



然而,台灣人口老化趨勢已不可逆,總人口數自2023年底的2,342萬人減少至今年3月的2,337萬人,越來越多家庭正面臨繼承問題。考量房地合一稅上路後,繼承程序變得更加複雜,建議民眾及早諮詢專業人士,進行妥善的財產與稅務規劃。



曾敬德表示,台灣人平均壽命約為80歲,早期農業社會家庭成家時間較早且多子女,也常見由50至60歲的世代承接長輩的遺產。若繼承人數眾多,生前又缺乏妥善安排分配,往往只能透過變賣不動產來達到公平分配。建議民眾應在生前預立遺囑、及早規劃財產,不僅能避免不動產產權過度分散,也能減少繼承過程中家人間可能產生的爭議與不愉快。


圖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8183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