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購屋,凶宅往往是讓人心生忌諱的話題。然而,近日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指出,隨著房價節節高升,許多人已經不再過度在意房屋是否曾發生過命案或意外事故,甚至有人認為「反而明顯價差的凶宅還可能被搶購一空」。這篇另類言論意外在社群引發熱議,並獲得不少認同。
原PO在貼文中提到,房仲雖然有法律義務告知買家房屋是否為凶宅,但在實務操作上卻困難重重。查證渠道幾乎完全依賴人際「打聽」,若遇上隱匿的賣家或不合作的鄰居,房仲既難以掌握真實資訊,也可能承擔賠償責任。對許多房仲而言,缺乏公開查核平台,讓凶宅資訊透明化成為難題。
然而,原PO看完文章後有感而發,他認為,房價高漲已讓民眾「不得不現實」:
與其挑三揀四擔心凶宅,不如先買到房子。「現在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凶宅,因為房價太高,買房真的太難了」,他在貼文中寫道。「如果真有明顯價差的凶宅,反而可能成為熱門選項。」
貼文下方湧入大量回應,不少網友以幽默方式認同原PO觀點。
「現在是房子價格比鬼兇,要不要重新定義凶宅」、「人比鬼兇,沒房住才真的遇到鬼」、「窮比鬼可怕」,留言充滿市井式調侃,也反映出高房價下的現實壓力。甚至有人分享自身經驗,表示之前住的大樓曾發生過有人跳中庭的意外,但社區管理迅速處理,八成住戶甚至毫不知情,房價不僅未跌,反而持續創高,顯示現實中「凶宅恐懼」並未明顯影響交易。

當住宅供需高度緊張、房價持續攀升,民眾的購屋決策會更多考慮價格、地段、生活便利性,而非傳統上的凶宅忌諱。「凶宅仍然具備心理影響,但經濟壓力往往勝過心理忌諱」,一位房產分析師說。對買家而言,理解市場現實、做好風險評估與心理準備,比單純避開凶宅更為重要。
總體而言,高房價已讓凶宅議題逐漸退居次位,「價格比鬼兇」成為不少購屋族的新共識。
隨著社會觀念逐步現實化,買房決策更多仰賴經濟理性與市場行情,而非過往心理忌諱。凶宅仍存在,但在現實房市中,購屋者真正面對的,往往是房價本身帶來的「恐怖」壓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