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透天/別墅/公寓/農舍/大樓/華廈/套房/店面).有雙車位的中古屋大樓,查詢591鶯歌中古屋實價登錄行情房價,鶯歌中古二手屋2房3房推薦,請指定新北591中古屋樂屋網好房站-WWW.周賜龍.TW

第1頁3638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台中海線建商爆財務危機!全面停工「4案近百住戶」欲哭無淚…不會是最後一家爆雷倒閉,問題出在哪?2025/08/06發佈

政府限貸令,打炒房也打倒不少建商,繼花蓮、嘉義等地有建商倒閉、預售屋爛尾,更傳出桃園老牌營造廠在6月初發出承包的10處工地,因資金出現缺口,全面停工。 現再傳出台中海線有營造背景、知名度頗高的建商,在7月31日向協力廠商發出公告指出,因資金周轉困難,即日起全面暫停施工,工程款協調會延後3個月再行通知。 據悉,這家知名建商曾在北市文山區推出建案,2017年前進中台灣,目前手中有4案,包括1廠3住宅,分為位在沙鹿、龍井及雲林斗南等地,影響總戶數近百。



銀行雨天收傘,今年買房、預屋交屋、辦貸款的房客個個喊苦,房貸遲遲下不來該怎麼辦?建商也受信用管制,銀行款項貸不下來,財務紛紛爆雷。



資金周轉困難 暫停所有工務



台中某營造公司緊急協力廠商發出公告,首先致上十二萬分歉意,周告所有長期以來支持公司所有相關工程建設的協力廠商,因近年政府政策影響,直接導致不動產市場相關產業經營難度增加,於今年7月31日遭遇資金周轉困難,導致未能順利銜接各項工程款款的兌現。



該公司指出,為了永續經營及當責處理,即日起暫停工務所所有工程施工,預計於3個月內會另行通知給付工程款協調會日期,敬請各協力廠商靜待通知。


建商倒閉,台中海線,沙鹿

建商倒閉,台中海線,沙鹿

建商突然停工風暴,引起預售戶與投資人擔憂,台中海線房地產市場陷入緊張。據悉,該公司住宅案主打中小坪數、價格親民,吸引不少自住客,現工程喊卡,將影響交屋及買方權益。



消費者貸款難 建商資金出現缺少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該建商目前在沙鹿及雲林斗南的建案正在交屋,問題應該是出在購屋者貸款難,導致建商資金出現缺口,影響下游協力廠商的付款,而出現了跳票,只好發出公告。



「這次比2016年還慘!」他說明,2016年房地產景氣同樣低迷,但當時建商仍然能蓋房,只是沒有人買房,「這一波即便建商蓋得下去,卻因消費者無法如期向銀行貸到款,或是貸款期拖太長,在以前3個月了不起可以拿到款項,現在6個月銀行還不能給。」



「另外,以前消費者買房要支付3成房款,現在很多建商喊出只要支付2成,在銀行限縮房貸下,想要拿到8成貸款相當困難,特別是收入不夠時;當消費者有資金缺口,要搭配其他信用貸款,或是去借款,影響建商收款,再加上自己本身資金有缺口。」



他指出,這波的限貸對資金雄厚、有20年以上經驗的大型建商問題不大,對於只有5~10年、仍在擴張(上升)的建商就會比較辛苦。因為他們在蓋一個案子後,就會養2個或3個案子,需要的資金要比較多,當交屋不順利時,就容易產生資金缺口而軋不過來。



桃園也傳停工 承諾不會爛尾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今年紛傳營造業者倒地,如北台灣老牌營造廠高田營造在今年6月,突發通知旗下承攬10工地同時停工,桃園市政府立即全面盤點高田在桃園市承攬的建案,其中宣布停工的4案,其中2案已完工。



另2案施工中將會協助變更承造人,起造人承諾不會爛尾,高田在桃園還有6工地持續運作,市府也承諾會持續追蹤確保工程順利。



她指出,前幾年新案遍地開花,在進入史上最大交屋潮後,政府打房後座力逐漸浮現,加上利率節節攀升,業績搖身一變成業障,對於建商端來說,一有開發成本與開工限期壓力等緊箍咒;二有購屋人擔心貸款不足成為常態,購屋意願無法提升。



台中全台案量最多 房市確已走軟



因下半年景氣不樂觀,恐怕災情將超乎想像。在這波市場調整後,恐怕將出現大者恆大的狀況,日後大業者將更具有價格主導權,消費者將更顯弱勢,也意味著以後的政策打房恐怕更不容易。



對於這次台中海線案,她說明,台中是全台案量最多的行政區之一,台中房市確實有出現相對走軟的狀況,特別是投資型2房產品,近期已經傳出不少個案雖未降價,卻已經送起裝潢,達到實質降價。



相較過往業者爽快降價,這波降價除受成本考量外,許多個案在考量實價定錨效應,擔憂降價造成後續副作用,恐怕才是一大關鍵。



台中剛需不如蛋黃區 中小型建商受衝擊大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近一年來房市受到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的箝制,買氣明顯下修,尤其是推案量大的蛋白區,像是台中海線的沙鹿、清水、梧棲等地,量縮幅度相對鮮明,隨著銷售表現下滑,業者資金回收的速度恐不如預期。



他強調,若業者本身的財務體質羸弱,就容易出現財務缺口,導致建案暫時停工,甚至有倒閉之虞。



由於台中海線地區在短短4、5年間,房價一路從1、2字頭調漲到3、4字頭,但剛性需求卻不如蛋黃區,因此在景氣盤整之際,買氣萎縮也更明顯,加上海線地區土地成本相對低,吸引不少中小型建商推案。



然而,中小型建商的財務狀況相對脆弱,因應景氣變化的能力有限,受打炒房的衝擊也相對較大。



陳定中指出,除了買氣下滑影響資金回收速度外,央行下調建商的餘屋貸款成數,也對建商財務調度造成壓力。現今建商的餘屋貸款上限僅3成,可抵押調度的週轉金十分有限,且中小型建商的推案規模不大,可取得的餘屋貸款資金更少,在銀彈緊縮之下,財務風險也就更顯著。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七都20大空屋區 這裡最多2025/08/06發佈

全台近期邁入大交屋潮,各地空屋情況逐漸湧現。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盤點七都2024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資料,盤點各行政區數量較多的20處行政區。其中,以桃園市中壢區達1.8萬宅位居七都龍頭,並以桃園市龜山區年增1,888宅最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自疫情後房市多頭的建商推案多集中於近期交屋,近年來最大交屋潮適逢房市急凍,令有重劃區議題的縣市出現大量空屋。



內政部利用房屋稅籍資料與台電用電資料,將每年11、12月平均用電度較少住宅,界定為低度使用(用電)住宅。據資料顯示,全台2024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共達91.4萬宅,與2023年同期相比約增加6.4萬宅。據統計,桃園市2024年下半年低度使用住宅約達8.7萬宅,相較2023年同期約增加8,160宅,不管是宅數或增加數量在七都中不算多數,惟該市中壢區2024年下半年低度使用住宅達1.8萬宅,位居七都冠軍,同時該市龜山區2024年下半年低度使用住宅年增1,888宅,增加數量亦是七都龍頭。賴志昶補充,中壢本身具有青埔重劃區議題,至於龜山則以機場捷運A7站重劃區著稱,兩者在疫情後一直都是推案熱區,推案量巨大之下,又於去年下半年起陸續交屋,令區域留下不少空屋,惟這些低使用度住宅是否會對重劃區形成賣壓,還有待時間檢驗。



另據統計,高雄市2024年下半年低度使用住宅達12.3萬宅,相較去年同期一年增加1.1萬宅,為七大都會區中增加數量最多者。賴志昶觀察,高雄增加較多低度使用住宅的行政區,以鳳山區為首,該區為高雄人口最多行政區,在地換屋、首購需求濃厚,吸引建商進駐,但區域房價亦有所拉提,加上部分大型建設利多並未完全體現,適逢去年下半年全台買氣漸緩,令剛需客群出手較為謹慎。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觀察歷年來全台低度使用住宅變化,在疫情後的房市大多頭之後,於2022年上半年開始呈現緩升趨勢,並以面積20坪以下、屋齡5年以下物件比例最高。她建議,此類小宅雖說近期成為房市供給大宗,惟實際是否符合居住者需求,且轉手是否頗具難度,這些都是購屋者未來需多做考量的因素。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開價比實登多50萬,為何沒人出價?專家揭密:你可能踩了這3大地雷!2025/07/31發佈
房市示意圖

開價比實登多50萬,為何沒人出價?專家揭密:你可能踩了這3大地雷!



一位屋主最近陷入困惑:他參考實價登錄行情後,開價僅比最新成交價多50萬,甚至表明「只要接近實價登錄價格就願意賣」,但房子掛售一個月,連看房的人都寥寥無幾。究竟是市場太冷,還是開價策略出了問題?本文從「買方心理」、「市場趨勢」與「物件競爭力」三大面向,解析為何你的房子「沒人出價」,並提供實戰解方!



關鍵分析1:你的「實價登錄」可能過時



「實價登錄≠即時行情」



實價登錄資料通常有1~3個月的滯後性,若近期市場已轉冷,最新成交價可能已低於你的參考基準。



2025年受升息與政策緊縮影響,部分區域房價開始鬆動,買方預期「還能再砍」,因此對「+50萬」的開價無感。



銀行鑑價可能更低



買方貸款時,銀行會重新估價,若鑑價結果低於你的開價,買方需自備更多頭期款,自然降低出價意願。



解方:重新確認「有效行情」



查詢「近3個月」同社區、同屋齡成交價,而非「最新一筆」。



主動詢問房仲:「最近帶看的買方,預算都落在哪個區間?」



關鍵分析2:買方市場下,「+50萬」仍是高姿態



買方心態轉變



當前房市偏向買方市場,買方普遍認為「開價只是屋主的幻想,成交價必砍」。



若周邊有類似物件開價「貼實登」或「低於實登」,你的房子會直接被比下去。



「+50萬」心理門檻



對買方來說,「+50萬」可能被解讀為「屋主還想賺一筆」,而非誠意出售。



尤其總價1000萬內的物件,50萬差距=5%溢價,已超出多數買方接受範圍。



解方:調整開價策略



直接開「實登價」:吸引更多買方看房,創造競價機會。



註明「誠意可議」:降低買方議價心理障礙。



關鍵分析3:你的物件可能「輸在細節」



隱形競爭:別人比你更會包裝



若同社區有類似物件,但裝潢更新、附傢俱或車位,買方自然優先考慮競爭品。



照片、文案若不夠吸引人,連帶看量都拉不起來。



「硬傷」沒被正視



屋齡過高、格局不佳、管理費昂貴等缺點,若未在開價上反映,買方會直接跳過。



解方:強化賣點,直面缺點



重新拍攝專業照片:突出採光、空間感等優勢。



主動降價「5%~10%」:若硬傷明顯,用價格換取買方妥協。



提供彈性條件:如「含部分傢俱」、「配合買方交屋期」。



實戰建議:2招打破僵局



1. 「換房仲試水溫」



若原房仲帶看量低,可嘗試委託第二家,比較誰更積極推銷。



2. 「鎖定精準客群」



例如:若物件適合首購族,強調「低自備、近學區」;若適合退休族,主打「電梯、無障礙空間」。



在買方市場,賣房不是比誰撐得久,而是比誰更懂買方要什麼!



你的房子一個月沒人出價,與其歸咎「市場冷」,不如重新檢視:



開價是否真的符合「當前」行情?



物件是否有「致命傷」卻沒調整價格?



房仲是否認真幫你推銷?



市場永遠是對的,與其堅持『我覺得值得』,不如用買方的角度,重新定義你的房子價值。



若調整後仍無起色,可能反映區域需求真的萎縮,這時「果斷降價」比「無限期等待」更聰明。畢竟,房市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老公寓為何夯?專家:8成買氣靠這群人撐 4優勢受青睞2025/07/31發佈
首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公寓購屋客群,有逾8成是50歲以下的購屋族,又以40至50歲購屋客群為最大宗。資料照

相較於貴鬆鬆的預售屋和新成屋,老公寓近年來備受青睞!房仲業者根據聯徵中心新增房貸資料統計,今年首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公寓購屋客群,以50歲為分界,有逾8成是50歲以下的購屋族,其中以40至50歲購屋客群為最大宗、占比35.7%,且近五年來年增約2.9個百分點,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眼見房價高漲,不少年輕人購屋傾向「先買老、再換好」,老公寓雖然屋況舊,但價格親民、公設比低,在雙北等高房價都會區,預算有限的年輕客群,只能向低價老屋靠攏,使得老公寓購屋客群走向年輕化。



張旭嵐表示,老公寓多位於市中心的蛋黃區,生活機能成熟、交通便利,對依賴市區機能、頻繁社交活動的年輕購屋族來說頗具吸引力;另外,老公寓具備都更危老重建價值,更成為自住投資兩相宜的置產選擇。


房仲業者統計,今年首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公寓購屋客群,以50歲為分界,超過8成是50歲以下的購屋族,又以40至50歲購屋客群為最大宗。台灣房屋提供

房仲業者統計,今年首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公寓購屋客群,以50歲為分界,超過8成是50歲以下的購屋族,又以40至50歲購屋客群為最大宗。台灣房屋提供

再觀察50歲以上的高齡客群,老公寓人氣占比不到2成,且隨著年齡層越高、占比越低,70歲以上客群僅剩0.4%,尤其近五年來,高齡客群佔比呈現負成長,對老公寓接受度明顯降低。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指出,50歲以上的退休族,財富收入有一定程度,早年持有的老公寓也增值,考量老公寓多無電梯,不利高齡居住,如購屋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多半會以有車位的大樓產品為優先,人生下半場出現「賣公寓,換大樓」的換屋規劃。



此外,部分銀行核貸設有內規,貸款人年齡加上屋齡以不超過75至85年為原則,市場中古公寓屋齡多在30年以上,貸款人年齡如超過50歲以上,較容易在銀行核貸條件卡關,不易吸引高齡者進場。



李家妮說,內政部規劃於今年第4季推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針對屋齡超過30年、樓高4至6層且經初評結構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修繕經費補助,其中包含加裝無障礙設施、立面修繕等項目,有助讓長者無須面臨換屋壓力、青年也能回流居住,推估影響老公寓結構性買盤再變化。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世代斷裂:繼承潮吞噬交易量 無產青年陷購屋絕境2025/07/31發佈
房市示意圖

房市世代斷裂:繼承潮吞噬交易量 無產青年陷購屋絕境



台灣房市正經歷一場「財富世襲化」的無聲革命。最新數據顯示,全台房屋移轉中高達30%來自繼承或贈與。這種從「市場交易」到「家族傳承」的結構性轉變,不僅讓建築業與房仲業陷入生存危機,更將造就「有房世代」與「無房世代」的永久性社會斷層。



這波繼承潮背後是三重結構性困境的疊加:



1. 高齡化海嘯: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突破20%,帶動繼承移轉登記量連年創高。



2. 政策失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將換屋族第二戶貸款成數壓至50%,加上土增稅負擔沉重,迫使家庭選擇「不交易、等繼承」的消極策略。



3. 財富固化:台北市精華區老宅透過繼承世代傳承,形成「家族資產池」,年輕族群若無家族奧援,購屋門檻已等同天塹。



市場生態鏈正遭遇毀滅性重組:



建商困境:預售屋交易量暴跌7成,中小型建商資金斷鏈風險激增,全台已出現多起「工程達9成仍倒閉」的爛尾樓案例。



房仲轉型:傳統買賣業務萎縮,部分業者轉向「繼承諮詢」服務,協助處理複雜的產權分割與稅務規劃。



稅收失衡:繼承移轉的土增稅、契稅遠低於買賣交易,地方政府稅基持續流失。



最嚴峻的挑戰在於社會流動性窒息:



居住世襲制:信義區、大安區等精華地段老宅,透過繼承形成「家族永續資產」,市場流通性凍結。



青年絕望感:30歲以下族群僅8.3%擁有自宅,其中逾7成靠父母資助,無家族奧援者購屋機會趨近於零。



政策兩難:過度緊縮恐引發建商倒閉潮,鬆綁又怕炒房再起,政府陷入「打炒房」與「救產業」的雙重困局。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當前房市已進入「冰火共治」的矛盾階段:



精華區老宅因繼承潮導致供給稀缺,價格僵固



蛋白區新案在資金斷鏈壓力下,恐現「骨折式拋售」



若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轉負,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



打破僵局需多管齊下:



1. 稅制改革:提高繼承不動產的持有成本,促使閒置老宅釋出。



2. 差別管制:對首購、換屋族放寬貸款限制,精準打擊投機而非剛需。



3. 都更加速:透過公權力介入老宅更新,增加可負擔住宅供給。



專家建議,這場房市結構革命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議題,成為威脅社會穩定的未爆彈。



當「努力買房」的傳統階級流動管道被封死,台灣需要更根本的居住正義解方。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新北租賃行情逆勢上升 五股、蘆洲租金超越信義區2025/07/31發佈

住商機構表示,房市進入盤整期,但租屋市場卻持續蓬勃發展,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截至2024年底所有行政區中,新北市汐止、蘆洲、五股、林口等區域租金中位數,與台北市內湖、松山等蛋黃區並列最高,甚至贏過台北市信義區。



住商機構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此次以「租金中位數」觀察各地租金水準,也就是將所有租金由低至高排序後,位於正中間的金額,可反映區域整體租金行情,不受極高或極低租金影響。



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全台各行政區若不分房屋類型,租金中位數排行前25名都位於雙北市,其中新北市汐止、蘆洲、五股、林口、台北市內湖及松山等區租金中位數皆達1.5萬元,並列全台最高,之後依序為新北市新店區1.43萬元、台北市信義區1.4萬元、台北市北投區1.4萬元以及新北市土城區1.35萬元。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新北市汐止、蘆洲、五股、林口等行政區建設日漸齊全,吸引通勤族群移入,加上新屋供給大,使租金行情與蛋黃區並駕齊驅。



賴志昶指出,自去年底全台買氣陷入觀望,但租賃行情逆勢上揚,尤以新北市行政區表現最為出色,原因有二,一是部分行政區近年受惠軌道經濟,與北市通勤時間漸縮短,例如林口;二是部分區域有鄰近產業園區等優勢,成上班族群首選,如汐止區有鄰近科技重鎮優勢,租屋市場需求大增,進而衝高租金價位。



至於五股、蘆洲等區域,住商不動產台北五股加盟店店長黃威鳴補充,五股有鄰近台北市的優勢,且有重劃區議題,租屋市場有不少新成屋供給,支撐區域租金水準,使租金明顯超越北市舊城區。



蘆洲區因捷運蘆洲線帶動,加上區域機能齊全,成為青年族群首選,市場競爭激烈,推升租金。



賴志昶提醒,新北市行政區生活機能逐漸提升,加上大眾交通日漸完備,租金價位持續走揚;相對台北市蛋黃區屋況普遍老舊,難以吸引年輕租屋族群,導致雙北租金界線逐漸模糊,預估不久未來將出現更多蛋白區租金反超蛋黃區的現象。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逾30年老公寓住宅交易 以40-50歲購屋客群爲主力買盤2025/07/31發佈

依金融聯徵中心新增房貸資料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全台屋齡 30 年以上老公寓購屋客群,以 50 歲為分界,超過 8 成是 50 歲以下的購屋族,其中又以 40-50 歲購屋客群為最大宗,占比 35.7%,且近五年來年增約 2.9 個百分點,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房價高、新大樓貴,不少年輕人購屋選擇「先買老、再換好」,老公寓雖屋況舊,但房價親民,且公設比低,室內實坪高,在台北市這類高房價都會區,預算有限的年輕客群,只能向低價老屋靠攏,也讓老公寓購屋客群走向年輕化。



張旭嵐表示,都會區老公寓多位於市心蛋黃區,生活機能成熟、交通便利,對於依賴市區機能、頻繁社交活動的年輕購屋族來說頗具吸引力。另一方面,老公寓具備都更危老重建價值,更成為自住投資兩相宜的置產選擇。



而反觀 50 歲以上高齡客群,老公寓人氣僅占不到 2 成,且隨著年齡層越高占比越低,70 歲以上客群僅剩 0.4%,且近五年來,高齡客群佔比呈現負成長,對老公寓接受度明顯降低。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50 歲以上的退休族,財富收入有一定程度,早年持有的老公寓也都增值,不過,在考量老公寓多無電梯,不利高齡居住,如購屋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多半會以有車位的大樓產品為優先,因此人生下半場逐漸出現「賣公寓,換大樓」的換屋規劃。



此外,部分銀行核貸設有內規,貸款人年齡加上屋齡以不超過 75-85 年為原則,市場中古公寓屋齡多在 30 年以上,貸款人年齡如超過 50 歲以上,較容易在銀行核貸條件上卡關,相對不易吸引高齡者進場。



李家妮指出,內政部規劃於 2025 年第 4 季推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針對屋齡超過 30 年、樓高 4-6 層且經初評結構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修繕經費補助,其中包含加裝無障礙設施、立面修繕等項目,有助讓長者無須面臨換屋壓力、青年也能回流居住,推估也將影響老公寓結構性買盤再變化。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市明年推綠容率 體感降溫2℃2025/07/31發佈
台北市政府推動降溫城市計畫,修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將原先推動建物法定空地綠化的「綠覆率」,改為整體建物基地綠化的「綠容率」,估計北市每年可增加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設施和1.5萬棵喬木。(張珈瑄攝)

台北市政府推動降溫城市計畫,修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將規定建物法定空地綠化的「綠覆率」,改為要求建物基地綠化的「綠容率」,使北市每年可增加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設施和1.5萬棵喬木,人體體感溫度能有效降溫2℃,預計明年元旦上路。議員認為政策立意良善,但必須清楚說明植被維護責任,否則恐演變成建商與民眾的消費糾紛。



台北市建管處長虞積學昨指出,過去「綠覆率」僅管理建物法定空地綠化比例,新修訂「綠容率」是整體建物基地綠化管理,包括法定空地、建築物本體及屋頂平台,等於管制「從平面變立體」,其中「立體綠化設施」規定設置於陽台或露台外緣,向外推出深度不得大於2公尺、綠覆面積應達90%以上。



他表示,「綠容率」估計能使北市每年增加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設施和1.5萬棵喬木,有效達成人體體感降溫2℃目標。



虞積學說,原則上住戶不能變更原核定建物樹種,如要變更須具相同遮蔭效果,住戶也要依綠化設施內容規約維護植物,未善盡責任經勸導改善未果,將視情形依《行政執行法》處以怠金。



他強調,考量建造執照申請前期,起造人與設計人就須整合建築設計,同時都更案件期程冗長,法令在8月公布後,緩衝期至明年1月1日施行,申請建照的建案皆須依法送件,不過,若建案願意提前推動也可立即適用新法。



國民黨議員詹為元表示,台北市寸土寸金、增加綠地不易,已有不少建商將綠化放入建築設計,「綠容率」很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值得嘉許推廣,讓都市水泥建築與都市叢林並存,但為避免引發後續住戶維護植被問題,必須先釐清責任。



民眾黨議員林珍羽認為,政策立意良善,但實際執行需清楚說明,否則可能變成建商和民眾的消費糾紛,或造成住戶間相互衝突,建議市府先於公部門新建案試辦了解可行性,不要犧牲民眾權益,此外植栽可能孳生大量蚊蟲,樹種也要審慎評估。



民進黨議員張文潔說,政策執行面有難度,若民眾不擅照顧植物或植栽延伸至鄰房恐發生衝突,相當不便民,市府不該想到什麼就讓民眾執行,責任與壓力都在民眾身上實在說不過去。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交易明顯降溫 反觀繼承與贈與移轉持續攀升2025/07/31發佈

根據內政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月報,今(2025)年上半年全國建物移轉出現明顯結構變化,房市交易量大幅下滑,但繼承與贈與移轉卻持續成長,顯示整體不動產市場逐步轉向「交易降、傳承升」的新常態。



統計指出,上半年全國建物買賣移轉量為13萬棟,較去年同期的17.7萬棟銳減26%,呈現明顯縮減趨勢。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受到房貸政策、利率環境與市場預期影響,房市交易意願轉趨保守。然而,世代間的財富傳承活動並未停歇,主要受到人口老化帶動繼承案件增加,以及長輩贈與資產、夫妻間節稅規劃等因素推動。



繼承移轉部分,今年上半年達到3.9萬棟,較去年同期的3.7萬棟成長5%,創歷年同期新高;贈與移轉棟數亦由去年的2.88萬棟增加至2.99萬棟,年增幅達4%。



至於拍賣移轉數量則出現下滑,由去年上半年的1840棟減至今年的1516棟,年減18%。儘管市場法拍供給並未明顯增加,整體房貸逾放比例依舊處於低檔,但成交移轉量仍呈現衰退。



綜合看來,當前房地產市場交易動能放緩,轉由繼承與贈與撐起移轉數量,雖然未來趨勢仍視政策走向與經濟變化而定,但在高齡化加劇與財富移轉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傳承型移轉」或將成為市場主軸之一。


示意圖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價跌了卻更住不起!租金、水電費暴漲創新高 專家:居住痛苦指數破表2025/07/31發佈
房市示意圖

房價跌了卻更住不起!租金、水電費暴漲創新高 專家:居住痛苦指數破表



儘管近期房市交易降溫,房價出現鬆動跡象,但民眾居住成本卻未見減輕。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數據,2025年6月居住類指數攀升至109.31,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房租指數達108.8,住宅維修指數更飆至114.17,顯示無論是購屋或租屋,居住負擔持續加重。



裝修成本、囤房稅推升租金 房東轉嫁壓力



近年來,都會區租屋市場競爭加劇,房東為提高物件吸引力,普遍進行裝修翻新,甚至配備基礎家電與家具,但隨之而來的是工料雙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此外,囤房稅2.0上路後,部分過去未如實申報的「地下房東」被迫浮出檯面,加上政府擴大租金補貼政策,使租賃市場透明度提高,但也促使房東將增加的持有成本轉嫁至租金。



水電燃氣費用同樣成為居住成本攀升的關鍵因素



今年6月起,夏季電價實施,加上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水電燃氣指數從2至5月的102.53驟升至118.71。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雖然家庭用品等非必要性支出可依預算調整,但水電燃氣屬於剛性需求,價格上漲直接衝擊家計。尤其未來水費可能調漲,長期來看,這類基礎開銷將持續推高整體居住成本。



房貸利率16年新高 租金投報率成房東考量重點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達2.283%,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後新高。利率攀升不僅加重購屋族負擔,也影響租賃市場。許多以貸款購置出租物件的包租公,為維持投報率,紛紛調漲租金,進一步加劇租客壓力。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當房貸利率突破2%,購屋的財務優勢已不明顯,部分民眾被迫繼續租屋,卻面臨租金持續上漲的困境。



政策調控效果有限 居住正義仍待落實



儘管政府透過囤房稅、租金補貼等政策試圖平衡市場,但實際效果有限。中研院院士王平曾直言,台灣通膨數據低估房租漲幅,若計入房價因素,真實通膨率可能高出官方統計2個百分點。此外,租屋黑市問題未解,許多房東仍以「不報稅」為由規避法規,導致租金市場難以透明化。



居住成本高漲結構性問題短期內恐難緩解



對購屋族而言,高利率環境增加貸款壓力;對租屋族來說,租金上漲吞噬可支配所得。在政策尚未有效抑制持有成本與租賃市場投機行為前,民眾仍得在有限的選擇中,尋找相對負擔得起的居住方案。未來若無更積極的住宅政策介入,居住正義的實現恐怕仍是漫漫長路。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3638最後頁
共28589筆/共2859頁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鶯歌中古屋,鶯歌中古屋買賣,新北鶯歌中古屋-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